弱磁性铁矿石选矿工艺的进步 中国贫赤铁矿石的选矿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鞍山式贫铁矿-赤铁矿混合型铁矿石的选矿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主要采用竖炉焙烧-磁选及单-复选工艺处理贫铁矿石浮选厂,原品位32左右,铁精矿品位61到62,尾矿品位13左右,金属回收率70左右。近几年,随着新型选别设备和高效浮选药剂的相继研究成功,加上多种选矿方法组合流程的不断推广应用,贫赤铁矿选矿技术经济指标有所提高,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在这期间,1976年,国家科委将中国较大的混合型铁矿石铁矿山-齐大山铁矿的铁矿石作为研究对象,下达了“齐大山铁矿合理选矿工艺的研究”项目,要求工艺流程实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铁精矿品位达65,金属回收率80以上。从1976年开始,长沙矿冶研究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鞍钢矿山研究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东北工学院等多家单位合作,于1984年1月至1987年5月完成了多个工艺流程的论证立项、实验室研究、扩大连续实验研究:于1987年6月至1990年12月间完成了优化后的3和工艺流程的工业试验(包括工艺流程实验、验证考核实验、精矿脱水过滤试验、回水利用实验)等多项工作。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较终选定连续磨矿、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阴离子反浮选工艺流程为新建的鞍钢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的工艺流程。从1998年3月该厂开始运行至2002年底,选矿技术指标不断提高。至2002年底,在原矿品位为29.69的情况下,取得了铁精矿品位66.8、尾矿品位7.47、回收率84.28的较为理想的年平均指标,并产生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受鞍钢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采用连续磨矿、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阴离子反浮选工艺流程后获得较为理想的先别指标的印象,从1998年开始,一场以通过该工艺流程的核心工艺磁选-阴离子反浮选选别工艺提高选矿指标的研究工作,在全国混合型铁矿石和赤铁矿选矿厂全面展开。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2002年开始在一些选矿厂进行了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事鞍钢齐大山选矿厂。2001年,先后对一选、二选车间进行提铁降硅技术改造,全部改为间断磨矿、粗细分选、重选-弱磁选-高梯度强磁选-阴离子反浮选工艺流程,2002年全年平均指标;原矿品位29.62,铁精矿品位67,尾矿品位11.41,金属回收率74.10;2003年:原矿品位29.64,铁精矿品位67.56,尾矿10.67,金属回收率76.01。2002、2003年连续两年创造了贫赤铁矿选矿“中国企业新记录。